“十三五”以來,煤炭行業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。目前,年產能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占到七成,在疫情保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但煤炭行業在安全生產、稅費負擔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。
煤監局副局長宋元明表示,今年以來,我國陜西大塊煤炭安全生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,但有些典型事故需要高度警惕,例如沖擊地壓事故。研究發現,除了傳統采深因素外,沖擊地壓與采煤工作面推進進度密切相關。
梁嘉琨指出,煤炭行業目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。一是企業效益降低,經營困難,保民生保安全壓力加大。二是稅費負擔重,有的企業負擔不降反增。以某煤炭企業為例,其整體稅費負擔由2017年的14.48%提高到2020年前5個月的23.97%,每取得1元凈利潤所要承擔的稅負,由2017年的1.22元提高到目前的1.9元。三是礦業權出讓收益改革后,煤炭企業負擔加重。以能源集團某煤礦為例,礦山服務年限在70年以上,而礦業權出讓權益要求30年內繳清,企業需要在資源未動的情況下提前支付所有費用。四是老礦區資源逐步枯竭,轉型壓力大。五是金融支持、資產債務處置和人員安置政策難以落地。六是資源總量和服務年限矛盾突出。
“‘十四五’煤炭行業怎樣繼續往前走?按照部署,業內外正在加緊做好謀劃工作?!蹦茉淳置禾克舅鹃L魯俊嶺認為,必須做到“四個”堅持。一是堅持把確保能源安全作為政治責任和根本底線,發揮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體作用。二是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心任務,發展先進產能,堅持安全生產,妥善處理提高效率和保護資源的關系,加快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。三是堅持把推進綠色發展作為責任擔當,統籌推進煤炭規劃開發、加工利用。四是堅持把推動改革、創新作為根本動力,推進信息技術與煤炭行業融合發展,激發企業內生動力、活力和創新力。
宋元明指出,陜西大塊煤炭作為傳統行業要加速向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產業化邁進。今年上半年,全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達338個,預計2022年采掘智能工作面數將達到1000個以上。據了解,有關部門已將煤礦機器人納入機器人產業“十四五”規劃。
梁嘉琨表示,高標準的煤炭市場體系是煤炭經濟高質量運行的重要基礎?!笆奈濉逼陂g要做好煤炭交易體系標準建立,讓市場化、制度化更加完善;發揮5G、大數據等技術的優勢,加快發展煤炭、現代物流和智能物流;利用區塊鏈互聯網技術,建設互聯網煤炭交易平臺等十方面工作。